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> 养殖技术 >> 肉牛异地运输技术
肉牛异地运输技术
发布时间:2022-09-19 浏览次数:495 来源:互联网

   肉牛运输是肉牛育肥及母牛繁殖生产中重要的技术环节。在运输过程中,如果缺乏周密、科学的计划安排和精细的管理,采用的方法不当,将直接影响到以后肉牛养殖的经济效益。肉牛不论是赶运,还是车辆装载运输,都会因生活条件及规律的变化而改变牛正常的生活节奏和生理活动,使其处于适应新环境条件的被动状态,这种反应称为应激反应。应激反应越大,恢复期的饲养时间就越长,受损失也越大。为了减少应激造成的牛只掉重或伤病损失等,应做到科学运输。
    肉牛运输常用的工具有火车、汽车等。火车运输费用较低,但时间较长:汽车运输时问较短,灵活,但运费较高。经综合比较,汽车运输优于火车,也是目前普遍采用的运输方式。汽车运输技术主要包括影响肉牛掉重、损失的因素,运输期,恢复期的饲养管理等。
  (一)技术要点
    1影响运输掉重损失的因素
    ①运输前牛只饲喂越饱,饮水越多,运输掉重就越大。
    ②犊牛和青年牛运输掉重的绝对量低于大年龄牛,相对量则高于大年龄牛。
    ③牛只大小、强弱混载也会造成较高的运输掉重和损失。
    ④适宜温度(7~16℃)牛只掉重小,炎热条件下运输较寒冷条件下运输时掉重多,造成牛只损失的风险也大。
    ⑤汽车驾驶员技术好,经验丰富,路况熟悉,运输掉重小。
    ⑥运输时间越长,掉重也越多;公路路况不好,运输掉重多。
    ⑦在距离相同时,用汽车运输掉重小于铁路运输。
    ⑧超载时运输掉重和损失大于正常装载。
    ⑨运输前对牛只采取药物镇静,可以减少运输掉重。
    2运输
    (1)运输前的准备工作
    牛只健康证件:非疫区证明,防疫证,车辆消毒证件等。
    车辆:驾驶员运输证件齐全,车况良好。单层车辆护栏高度不低于1.4米,加装顶棚,以避免雨淋、暴晒。车厢底部应放置沙上、干草、麦秸、稻草等防滑垫料(图4-10、图4-11)。
    预防或减少应激反应:①牛只选好后,有条件时应在当地暂养3-5天,让新购牛合群,并观察健康状况,确保牛只健康后方可装运。②运输前2~3天开始,每头牛每日口服或注射维生素A 25万- 100万国际单位。③在装运前,肌肉注射2.5%的氯丙嗪药物,每100千克活重的剂量为1.7毫升,此种方法在短途运输中效果更好。④装运前6~8小时应停止饲喂青贮饲料、麸皮、青草等具有轻泻性饲料和易发酵饲料。⑤装运前2~3小时不能过量饮水。

双层运输车

    图4-10双层运输车

车辆消毒

    图4-11车辆消毒

    (2)装运
    装车:①设置装牛台,装车过程中切忌任何粗暴行为或鞭、棒打牛只,这种行为将导致应激反应加重,造成更多的掉重和伤害,从而延长牛只恢复时间。对妊娠母牛尤为注意,防止因机械性造成的流产。②合理装载。每头牛根据体重大小应占有的面积是:体重300千克以卜每头0.7 -0.8平方米,300 - 350千克每头1- 1.1甲方米,400千克每头1.2平方米,500千克以上每头1.3~1.5平方米,妊娠中、后期的母牛每头2平力米。③牛只可拴系或不拴系。一般体重较小(300千克以下)可不拴系;拴系的牛只头、尾颠倒依次交替拴系,无角的牛只可带笼头。拴系的绳子不要过长或过短。
    运输:①肉牛调运季节最好是春、秋季,冬季调运要做好防寒工作。夏季气温高,小宜调运。②根据调运地点及道路情况,确定运输路线。车速不超过70千米/小时,匀速。转弯和停车前均要先减速,避免急刹车,尤其在上坡、下坡和转弯时一定要缓行。③押运员备有手电和刀具(割缰绳用)。运输途中每隔2~3小时应检查一次牛只状况,及时将趴卧的牛只扶起(拉拽、折尾、针刺尾根,甚至用方便袋闷捂口鼻等办法使其站立起来),以防被踩伤等。④在长途运输过程中,应保证牛只每天饮水2~3次,每头牛每天采食十草3-5千克。⑤运牛车辆到达目的地后,利用装、卸牛台,让牛只自行走下车,也可用饲草引导牛只下车,切忌粗暴赶打。⑥根据牛只体重大小、强弱进行分群(围栏散养)或同定槽位拴系。妊娠母牛要单独组群或拴系管理。当天夜里设专人不定时观察牛只状况,发现问题,及时处理(图4-12)。

留存运输过程影音资料

    图4-12留存运输过程影音资料

    3恢复期饲养管理
    ①饮水。牛只经过长距离、长时间的运输,应激反应大,胃肠食物少、体内严重失水。此时补水是第一位工作,饮水可分次,不要一次饮足。第一次饮水应在牛只休息1-2小时后,每头牛饮水量5~15千克,另加0.1千克人工盐;第一次饮水后3~4小时进行第二次自由饮水,水中可掺些麸皮。切忌暴饮。
    ②饲喂优质干草。当牛只充足饮水后,便可饲喂优质干草或粉碎后的干玉米秸秆,第一次饲喂每头牛2~5千克,2-3天后逐渐增加给量,5~6天后可自由采食。
    ③饲喂混合精料。饲喂干草、秸秆2-3天后,开始饲喂混合精料,饲喂量为活重的0.5%左右。之后根据牛只采食和粪便状态逐渐增加饲喂量。经过10~15天恢复期饲养达到计划精、粗饲料供给量。
    ④驱除牛体内外寄生虫。如购牛季节是秋季还应预防注射倍硫磷(防牛皮蝇)。
    ⑤发现有咳嗽、气喘、流鼻涕、拉稀、跛行的牛只应及时查明病因,隔离治疗。
    ⑥如采用阉牛育肥,应及时阉割去势。方法有无血去势、人工刀割、药物去势等。
    ⑦牛只完全稳定后进行免疫接种,转入正常饲养。待育肥牛称重后转入育肥期。
    ⑧注意观察牛只采食、反刍情况,粪便、精神状态,发现异常及时处理。
    ⑨建立技术档案。
    (二)特点和成效
    适用性、可操作性较强,技术效果和经济效益显著。近10年来,畜牧分院试验牛场应用本技术从通榆、临江、皓月牛交易市场、梨树等地调运草原红牛育成公、母牛、怀孕母牛,西门塔尔、安格斯、夏洛莱、利术赞、德国黄牛杂交公牛几十批,计600余头,均未出现伤亡及母牛流产等损失,而且经过近2周的恢复期饲养,牛只很快达到购牛时的体重或体况,顺利转入到正常饲养。应用本技术可缩短恢复期饲养10~15天,降低了饲养成本。
    (三)案例
    ①2005年11月,由通榆县二家子种牛繁育场收购草原红牛育成公牛(7~8月龄)60头,调运到公主岭市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牛场,单程350多千米。从装车、运输,直到卸完牛,共用8个小时。装车前平均体重176千克,经15天的恢复期饲养后称重,平均体重达172千克,基本上恢复到购牛时的体重,及时转入育肥期,无1头损失。
    ②2010年10月,由通榆县三家子种牛繁育场收购草原红牛妊娠母牛(妊娠4~6个月)23头,调运至公主岭市吉林省农业科学院试验牛场,单程350多千米。从装车到卸车近8个小时,没有l头牛流产,经10~15天恢复期饲养后,均达到了选牛时的体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