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的当前位置:首页 >> 饲料加工调制技术 >> 近期蛋鸡过料和腹泻?可能是新玉米惹的祸!
近期蛋鸡过料和腹泻?可能是新玉米惹的祸!
发布时间:2024-12-02 浏览次数:109 来源:饲料行业信息网

  玉米是蛋鸡饲料中最主要的能量来源,其占比通常超过60%。因此,玉米的品质直接影响饲料效率。近期,一些养殖户发现蛋鸡出现过料、腹泻、采食量增高、饲料转化率低、蛋壳颜色变浅等问题,在排除季节因素后,确认是新玉米使用不当所致。此外,不当使用新玉米还可能加剧腺肌胃炎及肠道问题,严重时会引起其它并发症,从而降低蛋鸡的生长速度和生产性能。本文将探讨新玉米对蛋鸡的影响,并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!

  01新玉米对蛋鸡的影响分析

  新玉米因成熟度、水分、霉变度、容重、干燥方法、储存条件以及品种等因素品质存在较大差异,可能导致其在使用过程中引发一系列问题,主要原因包括:

  1.1新玉米的抗营养因子高,容易引发肠道问题。

  玉米是后熟生理作物,新收获的玉米抗性淀粉含量最高,储存一段时间(5~6周)含量逐渐降低。

  抗性淀粉在小肠内无法被消化,但在大肠中容易被大肠杆菌发酵利用,产生毒素,从而引起拉稀。

  抗性淀粉还会降低饲料的能值,影响蛋鸡对淀粉、脂肪等营养物质的吸收和代谢,进而降低蛋鸡的生产性能。

  除了抗性淀粉,新玉米还含有非淀粉多糖、植酸和醇溶蛋白等抗营养因子。

  1.2新玉米水分高,营养低,导致蛋鸡采食量增加。

  通常,玉米水分标准应控制在14%以下,而新玉米的水分含量往往更高,从而降低了代谢能和粗蛋白含量。

  每增加1%的水分,玉米的代谢能约降低37kcal/kg,粗蛋白降低约0.1%。

  因此,蛋鸡为了满足能量需求,会提高采食量,这尤其在产蛋鸡中表现明显,导致饲料报酬降低。

  简而言之,新收获的玉米水分高,导致其干物质和营养含量降低,影响蛋鸡的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。

表1 新玉米水分变化时的指标变化

数据来源:中国饲料成分及营养价值表(2023年第34版)。

注:以62%的玉米添加量为基准,我们可以计算出不同水分玉米的代谢能变化。

  1.3新玉米易发霉变质,引发消化系统问题。

  玉米霉菌分为仓储霉菌和田间霉菌。

  研究表明,约25%的谷物在采收前后已受到霉菌污染。

  高水分的玉米在存放时更容易发霉变质,有报道称当玉米水分含量达到14.3%时,曲霉菌即可生长繁殖。

  晾晒期间的天气条件、玉米收割时间、堆放时间和方式等因素都会对玉米的霉变程度产生较大影响。

  霉变不仅降低玉米的营养价值,还会损害蛋鸡的免疫机能,直接引发蛋鸡的腺肌胃炎、肠炎等消化系统疾病。

  02使用新玉米的注意事项

  2.1确保新玉米充分后熟以提高消化率。

  2024年山东春玉米最早收获于8月末,最迟至10月中旬。

  建议存放2个月后使用,即12月中旬。

  若需要提前使用,应在6周后与高品质玉米混用,逐渐增加新玉米比例,过渡期约半个月。

  在此期间,可补充复合酶制剂(如艾咯®威),以减少抗营养因子的影响。

  新玉米中的抗性淀粉主要包括物理包埋淀粉(RS1)和抗性淀粉颗粒(RS2),这些都需要非淀粉多糖酶和淀粉酶帮助消化。